爆火全网的“求职私教” 背后是什么秘密?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2-04-04 13:56 · 教育盟疫情之下,就业难,想要拿到符合自己预期的薪资水平工作更难,在各大厂商纷纷裁员优化的大环境下,却悄悄酝酿着一批新的“生意”,那就是在短视频平台迅速爆火的“求职”课程,他们有些是包装简历、有些是谈薪资辅导、有些则是直接瞄准“大厂”的专门培训,这些授课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求职私教”。
从名字上大家就可以很轻易的了解到,首先这类“导师”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完成求职目标;其次,还有“私教”这个模式,一对一、私密性、定制化,注定了这门生意没有标准定价,9.9是做,9999还是做,看人报价的机会更高。
“求职私教”和“职业规划师”有什么关联呢?
在很多局外人看来,“求职私教”似乎是“职业规划师”的延伸产物。曾几何时,职业规划师在职场小白们之间也很流行,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刚步入社会的小白明确自己的职场方向和职场规划,多是以建议、辅导为主。而“求职私教”与职业规划师有相当多的不同,职业规划师收费便宜且基本都是以建议为主,但求职私教收费昂贵,而且会引导职场人的方方面面,细节俱到——虽然这有可能只是缴费前的承诺而已。
引流方式千篇一律
在教育盟来看,更关注的是这个模式爆火背后的商业模式。实际上,虽然求职私教的主播不同、团队不同,但引流的方式出奇的一致。
首先,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提出一些职场常见的难题。而这些难题通常都是职场人的都要面临的问题,比如“老板忽视你怎么办?”、“面试HR压薪资怎么办?”、“怎么谈涨薪?”等等。这些问题是个打工人都能遇到,但在短视频中只会简单讲讲,引导学员加入短视频平台群或观看直播;
第二步,在固定的直播时间点,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但同样讲的都是老生常谈的答案,不会有什么新意。在直播中会直接引导粉丝加入微信群,引导“一对一”进行指点迷津,制造出服务老道的一个形象;
第三步就是转化了。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的话,基本都要求购买课程才有机会,这些课程几百、几千不等,不过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老式理论内容,真正能适合目前场景的少之又少。比如真正要进入心仪“大厂”的某个岗位,应该如何去应对?实际上课程不仅不会对岗位有所剖析,甚至连“大厂”的招聘偏好、用人门槛都不会帮学员细致分析;
最后提到的“一对一私教”,基本都会有的,但是时间很难约,即便约到了也很少能够给出比较独到的指导建议。有亲身经历的网友表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约到的一对一私教,结果沟通时经常答非所问,经过细致了解才知道,网友是想求职“产品经理”的职务,但私教老师从事的是“行政岗位”,这两个岗位在工作中不能说毫无关联,只能说是八杆子打不着。
“求职私教” 真有效的也是真危险
有些“求职私教”会推出简历包装的服务。不过在包装上这些私教都是面临着多个“客户”,内容、话术和套路基本都是模板化,有经验的面试官很容易就能识别,更不要说有些私教为了达到承诺的“大厂offer”,甚至会对简历进行造假,以此来树立“专业求职私教”的形象。
不过,教育盟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正规公司入职前都会做背景调研,而且入职时都会签署简历真实的承诺书,如果后续被查出简历造假的话,那基本职业生涯算是大坑。
大厂职员调研:自己也会做求职私教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介绍称,有很多“求职私教”都是真实的大厂员工,颇有考研上岸后将资料传递给学弟学妹的学长学姐意味,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兼任“求职私教”的大厂员工会自己包装自己,比如刚入职的就宣称自己“已经有3年工作经验”,有部分劳务外包的派遣员工会宣传自己“双非进大厂“的励志人设,但实际上真伪根本没办法追究。“将工牌摆出来,就能唬住一大片新人。”
专业律师:“求职私教”可能存在商业欺诈嫌疑
职业规划师并非简单工作,通常一名职业规划师学习和考证,需要3~4年才能完成,还需要生涯规划师、盖洛普优势教练等相关认证。此外,线上培训属于“通过互联网生产、传播和流通文化产品”,按规定需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资质。
就目前来看,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求职私教”都是属于“无证上岗”,经过自身包装就在网上收钱传播课程,一旦服务出现纠纷或者其他问题,想要维权几乎难上加难。求职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步入社会所要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听从别人的建议是对的,但如果过于迫切想要寻找“捷径”,只怕会成为别人镰刀下的“韭菜”。或许,这才是“求职私教”们给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上的真正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