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名满天下,如何做好自己的口碑营销?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3-03-23 22:31  ·  网络



【你会用得上的职场经验】


◎为自己的口碑营销打基础第一个关键因素,是打造坚实核心团队,以团队来整体营销,扩大影响力。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借力大V的公信力。因为大V具有公信力,在大众和专业圈子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对于一穷二白的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口碑过程中,把握第三个关键因素,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正面曝光率和国民好感度。


◎做好口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正面曝光率,不断让别人认识、记住自己的正面形象。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卖出好酒,首先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己的酒好。


◎第四个关键因素,是一点一滴积累正面价值,并传播出去。



三国说的是“三国鼎立”,可是三国集团的创始人出身却不大一样。刘备早年卖草鞋为生,《三国演义》里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和孙坚都已经名列诸侯了,刘备还只是跟班的。然而,就是这么个一穷二白的人,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事业越来越红火,终于追赶上曹孙两家。从一穷二白走到名满天下,刘备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做好口碑营销的呢?


刘备做好口碑营销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打造坚实的核心团队,以团队来整体营销,扩大影响力。


只要是做事业,都离不开核心团队。在《三国演义》里,刘备通过“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义结金兰,形成了创业的核心团队。《演义》第一回就讲了他们结义的经过,三个人立誓说“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几句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刘备打造的核心团队堪称坚如磐石。官渡之战前夕,刘备在徐州举兵反曹,被曹操杀得大败,不仅血本无归,连关羽、张飞都丢了。其中关羽“降汉不降曹”,暂时栖身于曹操麾下。


为了得到关羽的忠心,曹操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就提到曹操对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封汉寿亭侯,甚至于将昔日吕布的坐骑赤兔马也赠给了关羽,关羽得到赤兔马以后却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关羽后来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聚。本来已经解体的刘备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又重新聚合起来。后来诸葛亮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刘备的核心团队正是人和的表现。有关、张这样的核心团队成员在,才能为刘备自我的口碑营销提供组织基础。


刘备做好口碑营销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借力大V的公信力。


这一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今天如果要做营销推广,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不在寻找专业领域里的大V。因为大V具有公信力,在大众和专业圈子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刘备能够成功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却能屡败屡战,与大V的加持也分不开。


{!-- PGC_COLUMN --}

《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提到,刘备在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外出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三国志·先主传》里,也提到了刘备十五岁拜名师的事情,只不过刘备的老师只有卢植,没有郑玄。要知道,东汉尊师重道的风气特别浓重,对儒学推崇备至。卢植是汉末的著名大儒,能在他这样的名儒门下做弟子,在当时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封大V的推荐信。这对一穷二白的刘备来说,尤为珍贵。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作为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的袁绍,曾让刘备落座,表示“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这当然是小说家言。其实在汉末,刘备的宗室身份,远不如卢植弟子的身份更有含金量。


《演义》第二十四回写刘备在徐州反曹失败,被迫投奔袁绍时,“袁绍亲自引众,出邺郡三十里,迎接玄德”。第三十一回,刘备投靠刘表时,《演义》里也写道刘表“亲自出郭三十里迎接”。这些不仅是小说里的情节,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刘备当时在北方四处流窜,连块稳固的根据地都没有,仍能获得袁绍和刘表的敬重,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刘备是卢植的弟子。


有了核心团队,有了大V推荐,口碑营销就有良好的基础。但光有基础还不够,打基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口碑,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刘备做好口碑营销的第三个关键因素,是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正面曝光率和国民好感度。


刘备早年创业,是靠主动投军镇压黄巾起义来积累军功。不过这些小打小闹并没办法真正让刘备脱颖而出,让他扬名立万的重要事件是参与讨伐董卓。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刘备依靠老同学公孙瓒的保举,担任平原县令。当时公孙瓒正作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前往会盟,路过平原县。公孙瓒知道刘备是英雄,见关羽、张飞亦是人杰,慨然叹道:“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刘备当即爽快答应:“愿往。”


不久,讨董联盟正式结成,盟军却被董卓的都督华雄阻于汜水关下。盟军先是损了鲍忠、祖茂;紧接着“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随后,潘凤“去不多时”,“又被华雄斩了”。就在这时,刘备帐下名不见经传的关羽挺身而出。转眼间,关云长就温酒斩华雄,一军皆惊,刘备团队从此一炮走红。


华雄既亡,董卓的首席大将吕布只好亲自迎战盟军。这一次十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首先力不能支,打了几回合就败走了。关键时刻,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杀到,“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十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从“三英战吕布”开始,刘备团队真正在诸侯中闯出了名声。


试想,如果刘备没有积极参与这次讨董行动,作为一个小人物,哪有机会展现自身的风采呢?做好口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正面曝光率,不断让别人认识、记住自己的正面形象。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卖出好酒,就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己的酒好。


刘备做好口碑营销的第四个关键因素,是一点一滴积累正面价值,并传播出去。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虽然只是《演义》设计的情节,但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在历史上的刘备,也参加了讨董行动。虽然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精彩,但刘备早期在青州、徐州一带的活动,也逐渐引起了当地世家大族的注意。


最先注意刘备的大族就是孔子的后人孔融,即“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作为孔子后人,孔融也是儒学专家,做文章了得,名列“建安七子”之首。不过,孔融做学问可以,处理政务却不擅长。讨董联盟解散后,曹操逐渐控制了中原地区,孔融被任命为北海太守,结果正赶上管亥暴乱,围攻北海。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就讲述了这段故事。当时孔融被围困得走投无路,只好派太史慈星夜赶往平原,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援。刘备闻讯后“敛容”,义正言辞地回复太史慈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史书《后汉书·孔融传》也记载了这段历史,不过刘备在得知孔融求救的消息后,第一个反应是震惊。《后汉书》记载道:“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


无论是小说里,还是历史上,刘备都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人物,居然会获得名门之后孔融的注意和信任。因此,刘备当即带精兵三千,奔赴北海救援。


刘备在青州一带颇有政声,加上他积极参加讨董行动,早就在青徐地区获得了一定名望。除了孔融,还有一个人了刘备,这就是更加著名的徐州牧陶谦。在《演义》里,陶谦也是讨董诸侯的一员。曹操的父亲死于徐州,因此曹操以报仇为名讨伐陶谦,血洗徐州。陶谦四处求援,这一次刘备又率兵及时赶到。


刘备接连两次发兵援助,这实际上就是传播了一种正面价值。日后诸葛亮说刘备“信义著于四海”,这种“信义”的正面价值,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这种正面价值,在徐州立即产生了效果。按《三国演义》的说法,陶谦三让徐州,接连三次表示让刘备在自己死后继承自己的事业。历史上虽然没有三让,但陶谦去世后,整个徐州的豪族势力纷纷表示支持刘备担任徐州牧。特别是先前被刘备救援的孔融,更是对刘备说“天与不取,悔不可追”,作为刘备接管徐州的强有力的政治后盾。


此外,刘备在青徐一带传播的正面价值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获得了青年诸葛亮的好感。诸葛亮的老家就在徐州,曹操血洗徐州之时,诸葛亮的家乡距离曹操的兵锋很近,诸葛氏随时有惨遭兵祸甚至灭族的危险。此时救援陶谦、拼死抵抗曹操的,正是刘备。无疑,曹刘在这次行动中的巨大反差,对诸葛亮日后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名满天下,靠的并不仅仅是运气、性格或毅力。在创业初期,正是因为他有好的口碑营销,才能事半功倍,迅速成就功业,与其他两位出身更好的创始人平起平坐。